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(2018)指出國內2017年十大死因,心臟疾病排行第二。隨著科技的進步,心臟手術施行也十分普及,屬於重大手術之一,因手術住院離開熟悉環境,影響個人生活擴展到一個家庭,導致經濟、工作停擺,對住院、手術過程的陌生及手術結果的不確定性等等,往往是產生患者焦慮的因素。對未知事件產生預感和恐懼的生心理狀態,讓人無法安心休息或工作,產生坐立不安或手足無措的行為。故進一步探討術前衛教是否能降低心臟手術患者焦慮情形。
作者:張家瑜*
作者:廖芙欣*、賴維淑 *、方素瓔
作者:温玉松*、林翠森
作者:李美滿、高淑華*、黃慈心、謝素英、陳淑賢
作者:蔡慧于*
形成臨床提問-探討透過運動是否可降低接受化學治療乳癌病人的癌因性疲憊。PICO- P:45歲、女性、診斷乳癌、接受化學治療; I:運動;C:無運動;O:癌因性疲憊指數。
作者:邱春榕*、呂宗憲、謝秉軒
作者:陳姿廷*
作者:李思璇、林心怡*、林小絹、鄭智庭
作者:陳家貞*
作者:許瓊華、陳姿廷*、陳其嶸、林美蓮、李宜玟、金玉華
靜脈性下肢潰瘍(Venous Leg Ulcers, VLUs)為慢性傷口的一種,約有45%持續時間超過十年,導致慢性疼痛、行動不便、社交孤立和日常生活活動受限,對病人的生活品質有顯著的影響。當傷口癒合後,因病患本身的靜脈功能不全和靜脈高壓等問題,第一年有28%VLUs的復發的機會,五年內復發率高達76%。目前國內現有VLUs相關研究不多且無臨床照護指引,故引發我們建立符合國情之本土化VLUs臨床照護指引,本文依照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 for Research & Evaluation (AGREE)臨床指引評估工具之四個階段建置,第一階段訂定指引之適用範圍與目的及涵蓋的臨床問題。第二階段以系統性方法搜尋2018年9月6日以前實證等級較高之文獻,經過篩選確定收錄文獻有46篇其中有3篇臨床照護指引、19篇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和24篇隨機臨床試驗,依分類實證等級,並綜整文獻內容。第三階段進行嚴謹評讀分析及證據萃取上述研究結果後,建構照護指引的草稿,內容涵蓋七個構面共43項,包括評估2項、診斷2項、感染控制6項、壓力治療3項、傷口照護8項、手術治療5項及輔助治療17項。第四階段以邀請南部某教學醫院具照護VLUs實務經驗之整形外科及心臟血管外科醫護專家共25人,包括醫師10人、專科護理師9人、護理長2人及傷口護理師4人,以專家焦點團體會議及照護指引的可行性進行問卷調查,進行指引草案討論、專家內容效度檢定及對指引實施可行性之意見,經多次修正後建立高實證等級且符合本國國情文化之「VLUs病人臨床照護指引」,建立的指引內容涵蓋七個構面共22項,包括評估2項、診斷1項、感染控制4項、壓力治療2項、傷口照護5項、手術治療2項及輔助治療6項,納入實證強度Level I及 Grade A之文獻皆為實證等級較高之研究。本指引建立可提供醫護人員照護VLUs病人之參考,作為臨床照護最佳證據等級實務之依據,以提升VLUs照護的品質。
作者:林筱青、許晉豪、方前量、陳威臣、陳坤翰、蘇育敏、張簡志炫、楊正三、吳依璇、范君瑜*